地面透了气 积水渗下去게시 된 시간:2016-09-08 00:00 强降雨后,如果水无处可去,城市内涝恐怕难以避免 连日来,从南到北,多座城市遭暴雨袭击,多处路段、路面积水,有的地方出现内涝。 有人说,这是因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顾面子不顾里子,排水管道修得不够宽,强降雨一来,难免水漫金山。这话有道理,但不全面。 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,今年我国气候十分异常,我国入汛提前。入汛以来,南方发生20多次强降雨过程,太湖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,长江中下游干流全线超警,部分地区洪涝灾害严重。 而近期,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,我国雨区出现“北抬东移”。强降雨区域有扩大的可能。这样一来,很多城市面对的都是几十年一遇的暴雨,甚至大暴雨。再优良的排水系统,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。 另一方面,各级党委和政府敢于担当,强化责任,全力投入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工作中,很多城市的内涝现象,在当前的极端天气下,已经得到很大的缓解。 更可贵的是,很多过去发生过严重内涝的城市,近年来逐渐转变城市规划思路,大力建设海绵城市,降低了洪涝灾害的强度。 具体来说,以前,有的城市在建设中,有时会盲目扩张建设用地,侵占湿地、草地。湿地就是海绵,下雨时,能够吸收大量的水,旱季可以渗出水。可如果城市硬化面积大,好比披上一层厚厚的密不透风的水泥铠甲,从而把原有的坑塘、湖泊、湿地等自然生态资源侵占、填埋和破坏了,那么,强降雨后,水就面临着无处可去的尴尬,城市内涝也就成了难以避免的事情。 不少地方已经意识到,洪水可以化害为利,于是不再只建高堤,而是营造滞洪又涵养水源的湿地系统;停止河道渠化工程,把已经硬化的防洪堤通过生态方法恢复成自然河道,成为滞洪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;给土地、草地留足空间,让硬化的地面透了气…… 如此一来,城市内生的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就增强了。正如北大教授俞孔坚说的,协调城市与自然系统的关系,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善待土地的伦理,而不是把土地像缠小脚一样紧紧包裹起来。(来源:人民网)
기사 분류:
新闻动态
|
|